词语:居士佛教
【居士佛教 】
指佛教之在家信众,于世俗生活中所从事之信仰活动。于印度,自佛陀住世以来,佛教徒中,除比丘、比丘尼之出家教团外,并有优婆塞(男)与优婆夷(女)之在家信徒。依据巴利文如是语经一○七所说,出家众由在家众供给衣、食、住等资具,在家众则依出家众接受教法与梵行,两者互相支持,共同修行正法。
由于出家、在家之生活型态不同,行为之限制亦随之有异,即出家众有二五○戒或五○○戒等,在家众有五戒、八关斋戒等。初时在家居士以其居处附近之出家教团为中心,从事宗教活动,惜当时有关组织之状况今已不详,然依其演变可推知,教权由出家教团掌握。大乘佛教勃兴的原因之一,即在家居士意欲起而排拒出家教团,乃著书立说,开创新局势。
在诸经典之中,以在家居士为主脑人物者,如维摩诘经中之维摩居士,胜鬘经中之胜鬘夫人,皆以居士为主而宣说佛法。此外,如华严经中在家之善财童子,以婆罗门、船师、香商等为善知识而受其教示,听闻此经之大迦叶、舍利弗等大弟子则如聋若哑,其他诸大乘经中,亦强调在家菩萨之存在。于造像时,比丘皆为出家形像,菩萨则多为在家形像,此乃积极显现在家众之信仰意识。
然在锡兰、缅甸、泰国等地,出家教团之教权颇高;另如西藏之喇嘛教团,迄今仍由僧团之代表人物掌握政权,在家信众不得参与。
我国之情况异于他处。初期译经之重要人物,如后汉之安玄、三国之吴支谦、西晋之聂承远等皆为居士。后秦之鸠摩罗什,晚年受君主逼迫,遂行在家生活。其后,刘宋之谢灵运、萧齐之萧子良、梁之武帝、唐代之王维及白居易、吴越之忠懿王等为王侯、贵族、文人等之代表人物,于建斋、造寺或教学、文学等方面皆颇有贡献。
有关居士教团方面,以东晋庐山慧远所创立之僧俗同修团体‘白莲社’最为重要,计有刘遗民、周续之、宗炳等一百二十三人建斋立誓,发愿往生西方。此类念佛结社至唐代依然十分普遍,如会稽之九品往生社;而以宋代最盛行,社名尚流传于今者有二十余社。其中,灵照之净业社拥有僧俗两万人,若观之结社则拥有十万人,领导者近半数为居士。又宋代之朱熹、陆九渊等儒者,亦博通佛学,另如道教之全真教教祖王□极其推崇禅学,佛教僧侣亦起而呼应,故渐产生儒释道三教合一之思想与风习。
至明朝,居士对于佛教教学之研究大有进展,如注释佛典、编集禅宗语录等。更有以心泰之佛法金汤编一书为始,陆续完成居士分灯录、居士传等多种在家教徒之传记。清末以降,佛教步入衰颓之势。后以彭绍升、杨文会等居士刊行佛典、开办佛学院、设立居士林等,方得延续居士佛教之命脉。
日本之佛教以圣德太子为其发展端绪,其后皇室、贵族大力推动佛教建筑、美术、文学、行事等,特别值得注意者,即以半僧半俗之身分活跃于其间;如古代山岳教先驱之修验道开祖,亦为优婆塞。平安朝中期以后,所撰诸种往生传及法华验记中,即收录‘教信沙弥’(信奉佛教却不满既有之教团,遂自称沙弥而毕生过在家生活者),或类此而称为‘圣’、‘持经者’的一群修行者之传记。
在镰仓时代之新佛教中,真宗、时宗、日莲宗等所呈现之强烈半僧半俗色彩,推测系受到上记之教信沙弥等的影响。至于禅宗,初时尚保持严格之出家生活,其后渐耽溺于文学,临济宗山城天龙寺之开山祖梦窗疏石(1275~1351)讥评彼等为剃头俗人。近代,一般人之佛教信仰活动中,作为社交组织的各‘讲’,如‘法华八讲’等,极为发达。明治维新后,以新兴教学等为目的之居士佛教运动,日益盛行。
分类:佛学大词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