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:行像
【行像 】
乃将装饰好之佛像以宝车载往城中游行之宗教仪式。又称巡城、行城。印度、西域、中国通常于佛诞日(农历四月八日)举行之。按我国自唐至宋初,一般多以二月八日为佛诞,后改采四月八日。然据大唐西域记卷一屈支国条记载,西域亦有于秋分举行者。
关于行像之起源,据赞宁之大宋僧史略卷上记载,自从佛陀涅槃后,王臣多以不能亲睹佛陀为憾事,遂立佛陀降生相,或作悉达太子巡城相。至于印度行像法仪之盛况,据高僧法显传记载,中印度摩竭提国巴连弗城年年常于建卯月(四月)八日行像,作四轮车缚竹成五层,有承攎椻戟,高二丈许,其状如塔,以白叠缠上,然后彩画诸天形像,以金银琉璃装饰其上,悬缯幡盖,四边作龛,皆有坐佛及菩萨立侍。计二十车,车车庄严各异。此日境内道俗群集,作倡伎乐。
我国行像之风始于东晋戴逵作行像五尊。自南北朝至于唐、宋,行像风气渐次盛行全国。行像仪式之盛大,可见之于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景明寺条(大五一·一○一○中):‘四月七日京师诸像皆来此寺。尚书祠曹录像凡有一千余躯。至八日节,以次入宣阳门,向阊阖宫前,受皇帝散花。于时金花映日,宝盖浮云,旛幢若林,香烟似雾,梵乐法音,聒动天地;百戏腾骧,所在骈比;名僧德众,负锡为群,信徒法侣,持花成薮;车骑填咽,繁衍相倾。时有西域胡沙门见此,唱言佛国。’
元、明之后,典籍中已少见关于行像之记载,然近世西藏及五台山等处,每年仍举行行像仪式。至于大江南北,则行像之风俗已代之为浴佛仪式。[观佛三昧海经卷六观四威仪品、卷九观像品、佛祖统纪卷三十八、卷四十二、法苑珠林卷十六、岁时广记卷二十、魏书释老志第二十](参阅‘佛诞日’2746)
分类:佛学大词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