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:六足论(Satpada sastra)
【六足论(Satpada sastra) 】
Liuzulun
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六部论书的统称。该部基本典籍常被称为“一身六足”。“一身”指迦多衍尼子所著的《发智论》(异译《八犍度论》)。“六足”指《集异门足论》、《法蕴足论》、《施设足论》、《识身足论》、《界身足论》和《品类足论》。
①《集异门足论》。舍利弗著。玄奘译。20卷。有部分藏译。巴米扬(旧译梵衍那)曾有梵本残篇出土。该论主要注释《长阿含经》中所属《众集经》的内容,解说《众集经》中各种佛教术语,因此是说一切有部阿含经的延伸,论藏从经藏中开始分离出来的最初形态。此论的出现,促使说一切有部逐渐成为单独的部派。
②《法蕴足论》。大目犍连著。玄奘译。12卷。梵本已佚,但有残篇出土。此论选取阿含经中的22种主要说教逐一加以解释,每种说教的解释单独成篇。例如杂事品注解了有部所传阿含经中列举的七十八种烦恼;根品注解了二十二根。此论与南传上座部的《分别论》有共通之处。
③《施设足论》。大迦多衍那著。法护等译。7卷。藏译名《因假名》或《因施设》。此论祖述《长阿含经》中所属《世起经》的思想,对阿毗达磨的宇宙观、世界观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分析,是说一切有部中期出现的论著。
④《识身足论》。提婆设摩著。玄奘译。10卷。主要内容是对人们心识活动的分析,与上座部的《界论》相通。
⑤《界身足论》。世友著。玄奘译。3卷。主要内容是对心和心作用的分析,是说一切有部的理论基础,与上座部的《发趣论》相通。
⑥《品类足论》。世友著。玄奘译。18卷。另有南朝宋求那跋陀罗的译本《众事分阿毗昙论》,12卷。学术界一般认为此书并非出自一人之手,而是各种作品的汇集,论中提到的“五位”、“九十八随眠”等是有部独特的理论。有人认为此书出现的《大毗婆沙论》编集以后,大概在160~320年之间修订。
六足论是说一切有部初期和中期出现的论书,通过这些著作,该部开始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观、宇宙观和修持论,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。(于众)
分类:中国百科全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