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:法藏部
【法藏部 】
梵名Dharmaguptaka ,巴利名Dhammaguttika 。为小乘二十部派之一。又作昙无屈多迦、昙摩崛多、达摩及多、昙无德部、法护部、法密部、法正部、法镜部。属上座部之一派。此部之源流有数种异说,异部宗轮论谓佛陀入灭三百年中,法藏部由化地部分出(约 184 B.C.~84 B.C.);舍利弗问经与西藏十六世纪顷萨迦派著名学僧多罗那他(梵Ta^rana^tha )之印度佛教史均主张此部由说一切有部分出;西藏所传六世纪之南印度大论师清辨(梵Bhavya )所著‘教团分裂详说’中,共举出三说,其中第一说认为法藏部为上座部直接之分派,第二、三说皆主张由分别说部分出。
关于此部名称之由来,依文殊师利问经卷下夹注、部执异论疏、异部宗轮论述记等之记载,其部主名为法藏,又‘藏’有含容护持正法之意,故称法藏部;然舍利弗问经则以目犍罗优婆提舍为其派祖。
此部于教义上,立五藏、四相等说。五藏,指经,律、论、咒、菩萨;四相,指生住、异、灭,其中前三相乃‘有为’,灭相属‘无为’。据异部宗轮论载,此部之宗义主要有:(一)认为佛与二乘之解脱虽为同一,而圣道不同。(二)诸外道不能得五通。(三)阿罗汉身皆是无漏。(四)佛重于僧团,故建设佛塔即可得大果报。其余之主张大致与大众部相同。其律典为四分律,僧众着皂(黑)色袈裟,一说着赤衣。此部特重咒藏、菩萨藏,而开后来大乘密教之端绪。[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二、毗尼母经卷六、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、大毗婆沙论卷一、卷三、卷九、三论玄义、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、大唐西域记卷十二、出三藏记集卷三](参阅‘上座部’719、‘小乘二十部’928)
分类:佛学大词典